3月27日,陕西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刘国中就中国(陕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关情况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展开调研。省委常委、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参加部分调研,副省长魏增军,西安市委副书记、市长上官吉庆,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,西安市副市长、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李元,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、党工委副书记李平伟陪同调研。
刘国中省长来到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,实地调研了综合服务大厅建设情况。在综合服务大厅,刘国中省长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“放管服”改革进展,在有关窗口现场体验企业办理业务流程。
刘国中省长指出要借助互联网、大数据持续提高政务效率,优化政务服务,进一步方便贸易投资,降低企业成本,激发市场活力。
刘国中省长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大胆闯、大胆试、自主改,全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,在全省率先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。
简介:
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位于国际港务区港务大道101号,大厅共有三层面积近4000平米,目前入驻部门21个,办事窗口32个,工作人员60余名,可咨询、受理、办理事项共计589项。
综合服务大厅以业务经办系统为核心,配备叫号系统、评价系统、查询系统,设有自助导办区、查询区、办税服务区等,采取资料共享、内部联办、网上预审、协调帮办、免费邮寄、绿色通道等方式,全面提升业务办理效率。
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实施自贸区市场准入“十九证联办”三个工作日办结,压缩审批时限90%。创新推行“前台统一受理、内部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“一口受理”模式,将292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“一口受理”窗口,提高窗口效率。开展企业和群众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先后发布“最多跑一次”办事清单535项,占政务服务总事项的83%,清单数量位居开发区第一位。
积极探索创新政务服务模式,将“互联网+”政务服务平台及帮办服务延伸到企业聚集区,首创陕西省自贸区政务驿站,使企业“不出楼”就能办事。利用互联网+政务服务平台,设置24小时自助信包箱,将政务服务从7小时延伸至7*24小时。推行“陕西首个身份证电子证照政务应用”,通过“网证+刷脸”模式认证,即证明“我是我,是我在办”。
西安国际港务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由西安德雅通科技有限公司承建,目前已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(网上办事大厅、微信门户)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(大厅经办系统、自定义填表管理系统、街道综合业务系统、电子监察系统、移动审批监管系统、智能政务快件箱、可视化分析决策系统)、行政审批系统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(接口)等业务系统。具备一表制政务套餐服务、政策兑现、一窗受理、自贸企业驿站、24小时自助信包箱、智能咨询机器人、电子监察、数字可视化分析等多项特色业务。系统运行期间,刘国中省长、梁桂常务副省长、王永康书记等多位省市领导就港务区政务大厅建设情况进行考察,对港务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果予以高度评价。